• 设为主页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繁體中文版
  • ENGLISH
  • 首    页
  • 走进正觉
  • 新闻公告
  • 祖庭建设
  • 朝圣专栏
    • 朝礼九华
    • 朝礼五台
  • 佛教文化
  • 禅修茶道
  • 书画院

最新推荐

  •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
  • 《宗教事务条例》
  • 淄博市非遗保护中心领导实...
  • 博山正觉寺壬寅年结夏安居
  • 博山正觉寺新春助老
  • 《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...
  • 习近平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...
  • 禅茶音乐会chanchayinyuehui
  • 图说正觉tushuozhengjue
  • 公益慈善gongyicishan
  • 健康素食jiangkangsushi
  • 正觉文慧
  • 正觉快讯
  • 点滴学佛
  • 正觉沙龙
    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/正觉文化 /点滴学佛 /修行寄语(六)

修行寄语(六)

2013-07-17 22-39-39  来源:山东省博山正觉寺  作者:仁炟法师  点击:次

    【三五十六,阳光人生】三:三皈依;五:五戒;十:十善;六:六度。愿大众受持三皈、严守五戒、奉行十善、发菩提心,六度万行,早证菩提!

    《礼本老师公》“道是菩提不可得,信愿熏修见弥勒。再发大愿向谁度,来喊捉贼却未捉。三千世界皆净土,礼佛礼法礼和合。本然有情常寂乐,焕发无量阿弥陀。”本老九十五岁寿诞贺礼。佛历二五四四年(公元2000年 )九月十五日仁炟作于湖北黄梅四祖寺。

    修行,就是改正自己不正确乃至错误的思想、言论、行为。无论出家在家都要修行。在家人重在完善自己的人格,同时要长养慈悲心和菩提心。出家人不仅要完善自己的人格,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的僧格,否则,便不称其为人天师表。

    《丐僧歌》:丐僧乞法了无得,巡天叫卖无字歌。饥时撮来沙作米,但向佛祖借衣钵。家贫不嫌衲衣破,无里无外无可遮。赤赤条条无体肤,光光灼灼洒脱脱。再请明珠与锡杖,震开铁围照娑婆。披毛戴角转圣道,饮铜食铁升极乐。三千世界无可度,护驾地藏早做佛。佛历二五四四年九月仁炟作于湖北黄梅四祖寺。

   修行的目的是祛烦恼、开智慧、了生死、成佛道。

   #仁炟法师#【《朝山偈》】:“头吻大地,心若止水。千里叩拜,无怨无悔。会否?铁鞋踏破心无碍,浊汗成泥志益坚。牛上南山,马走平川。”佛历二五四九年(公元2005年)七月十八日仁炟作于五台山。

    #仁炟法师#修行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,会有许许多多的干扰,这个干扰有外界的,有内在的。内在的有我们自身的贪嗔痴慢疑五毒,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这是自己对自己的障碍。外界的干扰那就更多了,来自家庭的、社会的方方面面,干扰会更多。但是所有的成就者都是行人所不能行,忍人所不能忍才得以成就。

    《满江红—宝塔颂》上阕:“宝塔巍巍,岿然立,煌煌仰光。迎万圣,诸佛欢颜,坐盘莲上神州和谐呈祥瑞,阎浮献礼掬供养。正法兴,铎响呗声弘,梵音畅!”下阕:“建佛塔,心俱往,申戒律,僧伽旺。泛般舟,浩荡势臻西方。塔座深卓风起地,刹标伟岸穷天壤。五方佛,超然阅时空,群魔降!”佛历二五五三年(西元2009年)岁次己丑仲夏仁炟作于青岛.

    #仁炟法师#【学佛要精进】要精进学佛,不要气馁。忏悔业障,多做功德,业障消了,魔障退了,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。

    #仁炟法师#《文殊菩萨赞》:“正觉天,湛蓝蓝。修福修慧大机用,佛子禅乐妙无边。文殊菩萨大智慧,骑狮仗剑破玄关。”《普贤菩萨赞》:“正觉天,湛蓝蓝。四摄六度循道品,戒幢高悬正法衍。普贤菩萨大道行,十地顿超取泥洹。”

    #仁炟法师#《观音菩萨赞》:“正觉天,湛蓝蓝。妙色宝莲遍法界,行间荡漾般若船。观音菩萨大慈悲,呵护群蒙到彼岸。”《地藏菩萨赞》:“正觉天,湛蓝蓝。七彩宝石洒满地,五色圣土落人间。地藏菩萨大愿力,三途六道入华严。”

    #仁炟法师#《韦驮菩萨赞》:“正觉天,湛蓝蓝。道场清净三宝兴,风雨无碍诸龙天。韦驮菩萨大威力,降伏魔军靖大千。”佛历二五五三年润五月初三(公元2009年6月25日)仁炟作于海航HU7715 飞机上。

    #仁炟法师#【持戒实证】佛教讲戒、定、慧三学,即三无漏学。戒是基础是前提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可见持戒至关重要。佛教是讲究修持的,是可修可证、能修能证的。佛教修证的前提是持戒,不持戒而谈论佛法,等于把佛教当学问,于了脱生死无益,一无是处。

    #仁炟法师#《无题》:“太平时节美趣多,倩男靓女舞婆娑。丝竹影中吴越曲,笙箫腔里楚汉歌。风起洞庭排空浪,雨润芭蕉翠薇娜。或摇杨柳垂甘露,狂海清平荡莲波。”佛历二五五四年(公元2010年)四月仁炟作于深圳般若斋。

    【学佛要持戒】三皈五戒是每一位学佛修行人都要受持和奉行的,既是修行的开始,又是修行的基础与前提。不受持三皈五戒而学佛,就谈不上修行。仅仅把佛教当学问做,就是把三藏十二部佛典倒背如流,不受三皈五戒,也不是修行者。

    #仁炟法师#《清凉歌》:“白雪皑皑葱岭亘,杨柳欣欣觉岸旁。妙理昭昭堪求索,古道漫漫济世长。青灯如许照心地,黄卷斑剥透栴香。镜挂枝头空明见,不着一物好清凉。”佛历二五五四年(公元2010年)七月仁炟作于博山正觉寺


    【严守戒律】从修行角度来说,要受三皈依、受五戒,然后才能说到修行。受了戒律后要严守戒律,依教奉行。

    #仁炟法师#《童趣》:“海底观虎啸,山顶听鱼飞。青蛙爬玉树,白象钓金龟。雏鸡水中游,雄鹰檐下迴。风光无限好,总然梦里追。”佛历二五五四年(公元2010年)九月仁炟作于博山正觉寺。

    以戒为师,在守戒的基础上才能修禅定。因为禅定也是以戒律为基础的,没有戒律就谈不上禅定,也谈不上修行,也谈不上学佛,所以这些是互相关联的,一环扣一环。在持戒的基础上修定,在修定的基础上开启智慧。

    #仁炟法师#《觉了》:“西边月没,东方日出。花开花落,法性一如。”佛历二五五四年(公元2010年)十月仁炟作于深圳因果兄弟录音棚。

    学佛心要诚,这是前提。首先要信,相信佛法僧三宝,相信每个人修行都能成就。信是道元功德母,在信的基础上心才会诚。如果不信,心也就不会诚。但是光信和诚还远远不够,还要修,依戒定慧三无漏学精进修行,启迪智慧。

分享按钮
正觉网     中国贸易报 佛教文化     华人佛教—凤凰 网     大渡网
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:鲁ICP备18032971号    公安备案号:37030402000864号    电话:0533-4205918 传真:0533-4208918